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註 2],湖南湘潭韶山冲人[3]:3813,中国近代马列主义理论家、革命家、政治人物、军事战略家和诗人。自1945年起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早年就读于私塾,191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49年主要参与第一次国共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在1942年发动整风运动,并于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确立其领导地位[註 3]。1937年出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45年出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4],1949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至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此外,毛泽东还先后兼任过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内推行计划经济、在农村发起了土地改革运动并广泛开展扫盲运动,主导修订了《五四宪法》,此后参与规划一五计划、三线建设等经济建设方针并大幅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包括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工程规划;与此同时,他也发动或主导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如镇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肅反運動、反右运动、大跃进、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亦曾一度退居二线。据各方估计,毛泽东时代的各类政治运动及三年困难时期共造成约4,000万至8,000万人的非正常死亡[5][6][7][8][9][10][11]。外交上,毛泽东曾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和“不称霸”等思想[12],介入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冷战期间重大的历史事件。
毛泽东的一生对中国乃至亚洲影响重大,其思想亦随着输出革命而被毛主义者广泛传播。《时代杂志》将其列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人之一[13],世界各地对毛泽东的评价亦褒贬不一。
生平
主条目:毛泽东生平
早年歲月(1893-1922年)
主条目:毛泽东早年生涯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为毛泽东童年、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沖[註 4],字詠芝(後改潤之)[15]:9。毛泽东从六岁起就要拔草、放牛、抬粪、砍柴,识字后要帮忙记账[15]:10。
毛泽东的家庭成分属于中农至富农[16];根据1939年12月28日,弟弟毛泽民代毛泽东为共产国际填写履历表:父亲毛顺生「三十歲以前,專為耕種;三十歲後,耕種兼農村販賣商業。按中國蘇維埃階級分析,最後三年是富農。」[14]:1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与堂弟毛泽连谈及毛顺生向毛泽连之父毛菊生买进其赖以活命的7亩田,认为此事极不道德:「舊社會那種私有制,使兄弟間也不顧情義。我父親和你父親是堂兄弟,買你家那七畝田時,就只顧自己發財,全無兄弟之情,什麼勸説都聽不進去。我後來思考這些事,認識到這不光是個人與家庭問題,還是社會制度問題;認清只有徹底改造這個社會,才能根絕這類事情,於是下決心尋找一條解救窮苦農民的道路。」[14]:39-40
毛泽东肖像(摄于1913年春)
1911年春,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到长沙读书,首次看到中国同盟会《民立报》,知道孙中山、黄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及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开始支持孙等革命党人[17]:10。毛泽东在学校贴文支持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提议请孙中山当大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15]:19。同年5月,国内掀起保路运动,毛泽东与同学一同投入其中;毛泽东和另一同学带头剪去辫子,随后又强制十几个同学也剪掉辫子[17]:10。同年10月24日,毛泽东入伍,于湖南新軍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一名列兵[15]:20。1913年,毛泽东入长沙师范学堂[18]:513。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蔡和森家中成立,萧子昇为总干事,毛泽东为干事[15]:45。不久萧子昇赴法国勤工俭学,会务由毛泽东主持;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早的一批新型社团组织,最初强调个人修养;三个月后,毛泽东和蔡和森相商「三年之內,必使我輩團體,成為中國之重心點」[19]:15。同年10月,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李大钊安排他当了月薪8元的图书馆书记[20]。其工作除了负责登记登記新到报刊和阅览者姓名外,还包括打扫,管理15种中外报纸[15]:49。
毛泽东肖像(摄于1919年,图片经后人上色)
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经过无政府主义走上科学社会主义[15]:59。毛泽东早期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3]:3813。
1911年,毛泽东当兵时在中国社会党人创办的《湘汉新闻》上第一次看到“社会主义”一词,接着又读了中国社会党党魁江亢虎写的社会主义小册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21]新文化运动后,毛泽东逐渐开始拥护无政府主义[22];在北大时,他还常与区声白讨论无政府主义[23]。直到1920年夏天,毛泽东才开始接受、传播马列主义思想。[24]1956年,毛泽东同外宾谈话时提到:“当时(1900年代初期)我还是相信神的,后来又曾经是唯心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25]
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修业小学任历史教员[15]:53。后湖南学联创办《湘江评论》,由毛泽东当主编;其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称:「各種改革,一言蔽之,『由強權得自由』而已。各種對抗強權的根本主義,為『平民主义』」[15]:54-55。同年8月中旬,湖南督军张敬尧查禁《湘江评论》[15]:57-58。
从联省派到共产党人
主条目:湖南自治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0年2月,毛泽东再至北京,发起驱张运动,同时再读苏联革命书籍,4月到上海访陈独秀[18]:514。6月18日,毛泽东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湖南人民的自決〉:「社會的腐朽,民族的頹敗,非有絕大努力,給他個連根拔起,不足以言摧陷廓清。這樣的責任,乃全國人民的責任,不是少數官僚政客武人的責任……湖南的事,應由全體湖南人民自決之。贊助此自決者,湖南人之友。障礙此自決者,湖南人之仇」[17]:59。同年9月3日,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新開辟的「湖南建設問題」專欄,发表〈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堅持先分省自治後解決全國總建設的觀點,提出分省建立共和國的主張[17]:63-64。7月,毛泽东任长沙师范学堂附属小学主事,先后创办文化书社,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18]:514。
毛泽东先后组建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3]:3813。
1921年夏,中共一大召开,毛泽东作为长沙方面的代表参与此次会议,并负责记录工作。[17]:85。会后,毛泽东先后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3]:3813。
革命時期(1922-1949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主条目: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和政治周報
毛泽东肖像(摄于1925年)
1922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加入中国国民党,胡汉民、汪精卫曾向孙中山举荐毛泽东[26]。毛泽东还参与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于国民党一大、国民党二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3]:3813。
1923年6月,毛泽东到广州出席中共三大,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局秘书[3]:3813。
1924年2月,毛泽东任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15]:99;5月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7]:126。同年12月,毛泽东因工作劳累患病,回湖南疗养[17]:130。
1925年五卅运动后,毛泽东等以「打倒列強、洗雪國恥」为口号,以秘密农协为核心,在韶山二十多座村内建立雪耻会,以作为国民革命基础项目[15]:115。6月中旬,毛澤東等成立中共韶山支部[15]:114。同年8月28日,湖南省长赵恒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急速逮捕毛泽东[15]:116。同年9月,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因政务繁忙,无力兼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便于10月5日荐举毛泽东为代理宣传部长[15]:103。
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之领导权[3]:3813。
1926年1月28日,毛泽东和蒋介石于国民党二大首次近距离接触:毛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当选中央候补执委;蒋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当选中央执委[27]:97。同年3月19日,毛泽东任第六届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15]:118。任内,毛泽东为中共培养了大批农运骨干[3]:3813。同年5月25日,由于整理党务案,毛泽东辞去代理宣传部长的职务[15]:110。同年11月,毛泽东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书记[3]:3813。
毛泽东提出依靠农民同盟军进行革命斗争之主张,揭露和批判陈独秀之右倾投降主义[3]:3813。
1927年,毛泽东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3]:3813;1月4日起,他考察湘潭县、湘乡县、衡山县、醴陵县、长沙县,32天内走了700公里[15]:126。同年2月,毛泽东根据考察结果写就《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5]:127-128,回击了中共党内对农民运动的责难。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于3月7日开课,学员共七百余人,每位学员都需要接受定量的军事训练[15]:130-131。3月10日至3月17日,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15]:131。3月30日,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正式组成,毛泽东任常委兼组织部长;4月2日,国民党中央決定由毛泽东等5人組成土地委员会;4月4日,毛泽东等3人成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常委[15]:130。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组国民政府;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国民党左派193人被列在「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号通缉令上[15]:133。4月27日至5月9日,毛泽东參加中共五大,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5]:133-134。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新湖南省委,书记毛泽东[15]:136。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主条目:第一次国共内战
参见:秋收起义
毛泽东肖像(摄于1927年)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于汉口秘密举行,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5]:140,他在会上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对中国革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论断[15]:141;8月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決定让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15]:142。
毛泽东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3813。
1927年9月初,毛泽东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起义者们试图夺取长沙,但由于进攻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原定计划,下令各部队撤至文家市集中,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由5,000人减到1,500余人,9月15日晚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停止原准备在第二天发动之长沙暴动[15]:151;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前敌委员会会议,在总指挥卢德铭等人的支持下,其主张「議決退往湘南」获通过[15]:151-152。同年9月29日晚,毛泽东在永新县三湾村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并決定对部队进行改编[15]:155;10月3日,工农革命军抵达宁冈县古城,召开“古城会议”,该会议认为井冈山是理想的落脚点,且要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进行“团结改造”[15]:156-157。毛泽东率部约700人,和井冈山上洪江会首领王佐、山下袁文才约400多人会合,消灭附近团队[18]:514。
1928年初,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攻占新城镇,打破了国军对井冈山的第一次「进剿」[15]:167-168。3月初,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到井冈山,批判毛泽东「右倾逃跑」「枪杆子主义」,并将撤销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周鲁还取消前敌委员会,改组为师委[15]:169-170;毛泽东因而成为党外人士,只能当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后来毛泽东被开除党籍一事被证实为谣传,于是他重新掌管了部队[15]:170。毛泽东建立军中党组织,整饬军纪,推行农民协会、赤卫队,发动土地革命,按口分田,使农民愿意为人民而战[18]:589。
4月24日前後,毛澤東率第一團返回寧岡礱市,同先兩天到達礱市之朱德、陳毅部隊會合[15]:171。後與朱德、陳毅率領之一部分部隊井岡山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3]:3813。朱德隨毛泽东上井冈山,红军第四军扩至5,000人,订定游击战术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8]:590。4月下旬,毛澤東主持召開第四軍軍委會議;月底,朱德和王爾琢按計劃率領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主力,打破國軍第二次「進剿」[15]:171-172。坚決作战为战略政策,政权以井冈山为核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土地革命[18]:590。
5月20日,經中共江西省委同意,毛澤東在寧岡茅坪主持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毛澤東任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15]:174。6月4日,中共中央回信,確定毛澤東任紅軍第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11月才送到[15]:172。井岡山根據地割據區域面積達7,200多平方公里,共50多萬人,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稱:「是為邊界全盛時期。」[15]:174防守势力大的湖南,进攻势力小的江西,反对冒进政策[18]:590。7月中旬,湘贛兩省國軍向井岡山發動第一次「會剿」,紅四軍分兩路反擊,「八月失敗」[15]:180-181。9月至10月,打破湘贛兩省國軍對井岡山根據地第二次「會剿」[15]:182。11月6日,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擴大會議在茨坪召開,中共中央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成立,書記毛澤東,統轄邊界和紅四軍軍委[15]:183。從1928年開始,先後寫《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之戰略思想[3]:3813。毛泽东认为中国的人力物力在农村,故须在农村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18]:590。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在長汀整編紅四軍,成立第一、第二、第三縱隊;根據中共六大決議,原紅四軍工農運動委員會改為政治部,毛澤東兼任政治部主任,各縱隊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各支隊、大隊只設黨代表不設政治部[15]:195-196。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在長汀整編紅四軍,成立第一、第二、第三縱隊;根據中共六大決議,原紅四軍工農運動委員會改為政治部,毛澤東兼任政治部主任,各縱隊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各支隊、大隊只設黨代表不設政治部[15]:195-196。4月13日,毛澤東《紅軍前委給湘贛邊界特委的信》:「在接近總暴動之前群眾政權的形式有由公開割據改變為秘密割據的必要」,「強敵來了就用盤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對付他」[15]:193。6月22日,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陳毅主持,號召「大家努力來爭論」,會議認為毛澤東是前委書記,對流寇思想和集權制領導原則之爭論應多負些責任,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大會改選紅四軍黨的前敵委員會,毛澤東沒有當選[15]:199。7月上旬,毛澤東以紅四軍前委特派員身份到閩西指導地方工作[15]:200。經李立三、周恩來、陳毅3人多次討論,陳毅執筆起草,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九月來信」,肯定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和紅軍建設之基本原則,要求紅四軍維護朱德、毛澤東領導,毛澤東「應仍為前委書記」[15]:203。12月28日、12月29日,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上杭古田會議,是紅軍發展史上十分重要會議,毛澤東作政治報告[15]:206。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朱德行动错误,以后仍当加紧宣传、组织、武装和帮助群众,建立政权,以军民一致为原则[18]:592。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在古田就時局和紅軍行動問題覆紅四軍一縱隊司令員林彪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明中國革命之發展前途[28]:3512。2月6日至9日,毛澤東主持「二七會議」,任紅四、紅五、紅六軍和贛西、贛南、閩西、東江地區之共同前委書記[15]:210。5月下旬,在上海秘密召開「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毛澤東、朱德被選為大會名譽主席[15]:262。6月,紅四軍前委和閩西特委聯席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定將紅四軍、紅六軍、紅十二軍(由紅四軍第三縱隊和贛南地方武裝合編而成)整編為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軍第一軍團,毛澤東任政治委員,並任紅軍第一路軍總前敵委員會書記[15]:223-224。中共六屆三中全會糾正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毛澤東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5]:226。8月23日,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會合紅三軍團,兩軍團前委聯席會議決定兩軍團合編為中國紅軍第一方面軍,共3萬多人,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成立,書記毛澤東;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主席毛澤東[15]:227。自8月15日至9月13日,红一方面军两度迫近长沙,復回江西占袁州、吉安[18]:596。9、10月間,中共中央特派員涂振農在第一軍團及贛西南、閩西巡視工作情況報告:「據我在那裡時的觀察,確實都從行動上改正過來。朱德同志很坦白的表示,他對中央的指示,無條件的接受。他承認過去的爭論,他是錯的。毛澤東同志也承認工作方式和態度的不對,並且找出了錯誤的原因。過去軍政關係的不甚好,是做政治的和做軍事的人對立了,缺乏積極的政治領導的精神。同時要説到四軍黨內雖有爭論,但都是站在黨的立場上,在黨的會議上公開討論,雖有不同意見,但沒有甚麼派別的組織,只是同志間個人的爭論,而不是形成了那一派和這一派的爭論。」[15]:20410月25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總部後徹30里,移至新餘縣羅坊,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聯席會議[15]:233。12月9日,蒋介石于南昌召开军事会议,悬赏购缉朱德、毛泽东、彭德怀等,限3个月肃清[18]:597。12月30日,毛澤東、朱德預先設伏,於龍岡全殲第十八師,活捉師長張輝瓚[15]:240。
0 comments